課程目的
- 提升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認識
- 能善用資訊科技以獲取最新資訊
- 運用資訊科技以應付日常生活的需要及作消閒娛樂
- 培養正確的資訊素養、態度和價值觀
課程範疇
- 基本電腦知識
- 操作電腦方法
- 簡單電腦應用
學習重點:
階段一
- 基本電腦知識
- 操作電腦方法
- 簡單電腦應用
階段二
- 電腦周邊設備
- 軟件使用
- 文書處理
階段三
- 使用電腦的態度
- STEM程式編寫
- Google學習平台
- 知識產權
階段四
- 資訊素養
- 資訊處理
- 互網聯及應用
教學策略
- 透過實踐及操作教授電腦知識。
- 著重學生的電腦知識、操作技巧及資訊科技素養。
- 配合STEM教育發展,培養學生思維和解難能力。
- 加入Google網上學習,以應付日常生活需要。
若學生能力未能學習課程內容,科任教師會使用不同的教具,如:圖卡、溝通機、操作軟件…等,以加強他們基礎認知及增加課堂的參與度。
課程特色
- 加強學生學習操控的感知能力
- 透過操作鍵盤、滑鼠等,加強手眼協調的能力
2. 提高學生參與性和注意力
- 提供動感畫面和聲音,加強學生注意力,促使學生繼續參與學習
3. 協助學生發展個人興趣,建立餘暇生活模式
- 電腦能提供不同娛樂方式,讓學生選擇合適消閒模式
4. 培養學生自我學習的興趣
- 電腦軟件的互動及即時回饋,能提高學生自行學習的興趣
5. 培養學生解難能力,以增強自我價值觀
- 學生可使用互聯網上搜尋資料,解決遇到的困難,加強獨立生活的信心。
6. 配合STEM教育
- 加入簡易程式編寫及解難元素,培養學生自學精神。
每個階段以螺旋式教授不同的電腦知識。學生若未能在每個階段完結時達到預期目標,科任教師應採用滲透方式將有關學習融入下一範疇內,同時配合輔導教學或個別學習計畫,補充學生所需。